首页

女王鞭打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19:07:09 作者:台湾网友网暴陆配致其停业 国台办: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浏览量:11650

  中新社福建长汀8月12日电 题:福建长汀 “火焰荒山”变身“金山银山”

 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商永

  走进位于福建省长汀县三洲镇的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,各类阔叶树的树叶青翠欲滴,广玉兰、金鸡菊在漫山遍野的碧草中盛放,碧波粼粼的汀江穿园而过。但满目绿色之间,一块松林里的“红色伤疤”尤为刺眼,这是被特意留下的崩岗地貌,湿地公园的“前世印记”。

  11日,中新社记者跟随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采访团走进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探访。三洲镇党委书记汤钦洪介绍,在三洲这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建湿地公园,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。后来山上种了杨梅,固住了土,留住了水,才有了这公园。自2014年开园以来,公园监测发现鸟类132种、鱼类69种,分别比试点前增加了51种、12种。

8月11日,中新社记者跟随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采访团走进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探访。中新社记者 龙敏 摄

 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是长汀县25年水土保持路径的一个缩影。长汀县曾是中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,根据1985年卫星遥感监测数据,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.2万亩,占国土面积的31.5%。山光岭秃,草木不存,夏天阳光直射下,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,土壤是红色的,也被称作“火焰山”。

  25年来,当地不断探索,采取多种水土流失治理方式,实现了从“火焰荒山”到“绿水青山”的飞跃。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介绍说,从最初的封山育林到后来的“以电代燃”,从实施河长制、林长制到整体推进生态县建设,当地人收起斧头,扛起锄头,用最严格的保护制度“复绿”“护绿”,创造了绿满汀江的生态奇迹。

长汀县曾是中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,山光岭秃,草木不存,夏天阳光直射下,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,加上土壤是红色的,也被称作“火焰山”。图为1984年的长汀河田朱溪原貌。(龙岩市委宣传部供图)

  自1999年以来,长汀县累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面积323.4万亩,治理坡耕地3.81万亩、崩岗1309个;森林蓄积量提高到2179.9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达79.55%;水土保持率从86.18%提升至93.56%。

  生态是资源,也是财富。位于河田镇南塘村的绿之梦家庭农场,从生态稻田、生态菜园、生态果园方面着手,发展金鸡、金稻、金针花、金银花、金桔等产业,带动了周边91户农民走上庭院经济致富路。该农场负责人易小贞说,南塘村交通便利,很适合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;只要坚持生态建设,这片绿水青山就将变成村民的“金山银山”。

  今年4月,中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长汀完成,交易河田镇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1万吨,总价18万元人民币。岳辉说,长汀充分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,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模式,鼓励和引导农民在保护的前提下,科学发展林蜂、林果及河田鸡等林下经济,让森林成为水库、钱库、粮库、碳库,实现绿富共赢、农民增收,不断释放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红利,做实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换路径。

  2021年10月,《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》入选联合国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(COP15)生态修复典型案例,并向全球公开推广。龙岩市水利局副局长卢晓香表示,在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,生态富民的新时代水土流失治理“长汀经验”逐步显现,为世界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样本与借鉴。(完)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方:菲方个别人士应纠正错误认识、停止无端指责

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40周年成就展吸引参观者

2016年,程某及蔡某听说淮南有一历史久远的武王墩墓,就起了邪念,于是联系了陈某、赵某、彭某及郑某等多人来到淮南准备盗墓。短短4天的时间,该团伙在武王墩古墓葬中挖掘出一个直径0.55米、深度14米的洞和一个直径为0.15米的探孔,仅差1米便到达古墓墓室。

国防部: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

物业公司进驻,会不会增加管理成本?高桥镇陆凌村党总支书记瞿旻算了一笔账:物业入驻前,村里用于保洁、绿化、垃圾短驳清运的专项经费大概有100多万;物业入驻后,这笔钱省下来了,物业管理费每年能收约50万,再加上政府支持,成本不但没增加,沟通起来反而更方便了。“后续,我们还会继续降本增效,比如将道口改成无人值守,技防代替人防,降低用工成本等。”

(两会速递)杨利伟: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能直接给我打电话

“总的看,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,经济回升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,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。”娄勤俭表示,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、民主立法、依法立法,稳中求进推动立法工作,以高质量立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,但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存在共通点。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植中华经典传统文化,深入挖掘其中“真善美”的“灵犀一点通”,达到东西方文化艺术的“美美与共”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